MIT中国总面试官:美国亚裔学生成功背后代价
心理学家认为,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。对于毫无经验的儿童而言,那种看重表现的、有条件的爱,不但毒害他们的心灵,还不断吸吮他们生命的活力。
亚裔学生,美国亚裔学生
梅德林·莱文曾在其令人信服的作品《特权的代价》一书中,讨论了自我的概念,以及为什么自我对于一个成人健康发展是如此的重要。她在书中指出:
孩子需要不断地变得独立,有能力调动自己内在的力量作为前进的动力。发育良好的自我感觉对一个人至关重要,因为在难以避免的缺乏外界支持时,自我感觉不仅是心灵舒适的港湾,而且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内在罗盘。生活从不完美,但一种健康良好的自我感觉可以让生活变得有趣、美满和可以管理。在鼓励孩子完成从依赖成人到依靠自己的转变时,如果家长态度犹豫,孩子的自我发育往往会陷入困境。干预自我感觉的发育过程是危险的,父母对学业成绩的过分追求,会挤压孩子内心对寻求自我管理的努力。当所有的成年人都逼迫孩子成为一个擅于社交、精于竞争、注重表现的完美“自我”时,孩子很难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感的自我。这种逼迫可能会鞭策一些孩子达到更高的水平,但更为重要的是,它令大多数孩子依赖成性、情绪压抑、感到自己是残缺不全的。
梅德林·莱文强调指出,父母常常逼迫孩子表现卓越,但他们却恰恰忽视了培养杰出孩子的过程。“杰出”并不等同于学业成绩、奖杯、地位或者他人的认同,尽管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,但它们本身与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没有关系。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看,杰出的孩子是那些自信、博爱、正直以及富于创造性的孩子。理解了什么是健康的自我感觉,意味着我们愿意透过表面现象,而用多种尺度来评价孩子是否取得了进步——他们是否感到有力量?他们是否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?他们能否与他人建立持久、深挚的友谊?他们是否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?他们是否珍惜和接纳自己?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照顾自己?这些至关重要的品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。
梅德林·莱文指出,“自我效能感”对青少年的成长相当重要。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自尊,是指相信自己能够对周边的世界产生影响。当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很高时,他会发现很容易按自己的意愿行事,从而产生一种个人的控制感。孩子越多地感到可以有效地实施控制,他便越能有效率地采取行动,而父母的焦虑心情、过分保护、过分关心、过分干预都会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自治能力的丧失。
自我效能感在孩子青春期时变得极其重要,因为这时的孩子开始面对许多成年人的问题,比如:友谊、恋爱、志趣、独立。青春期少年日益需要在健康的或者有害的行为活动中作出选择,能否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时所养成的坚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。那些感到无法拥有自己生活的孩子,那些情感、思想和行动过多地受到外界干预的孩子,他们都容易受到他人的操控。
专制的父母容易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方式,他们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下级,父母发号施令,孩子遵命照办,如此而已。这种方法通常在孩子青春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,孩子要么激烈地反抗,要么导致心理崩溃。这样的孩子通常是缺乏自尊感和社交技巧,并且患抑郁症的风险很高。
对于每一个中国式家教法所创造的奇迹,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后续章节的展开,作者在谈论她的方法是如何成功的,而我们拭目以待,看这成功能持续多久。
